楊凱生:以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wěn)妥推進不良資產處置

2020年09月28日17:10來源:中華工商網

  2020年9月19日,以“并購紓困助力雙循環(huán)”為主題的德勝門大講堂暨第十七屆中國并購年會在全國工商聯隆重舉行。本屆年會由全國工商聯主辦,全聯并購公會承辦,中國工商銀行主協(xié)辦,尚融資本、浦發(fā)銀行、中企華、太一云、京鏈傳媒協(xié)辦。年會采取線下線上同時舉辦的形式,通過中國網、中華工商時報、新浪財經、網易財經、騰訊財經、鳳凰網、湖北廣電長江云、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全國多家主流媒體展開直播,當天全平臺觀看人次突破350萬。

  在主題演講環(huán)節(jié),中國銀保監(jiān)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發(fā)表精彩演講,他從更具象和微觀的層面對并購紓困和不良資產處置等問題進行了專業(yè)分析和研判。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的會議是并購公會的年會,同時主題又選擇了并購紓困和雙循環(huán)格局的構建問題,我準備從更具象、微觀的層面對并購紓困相關話題、不良資產的處置角度,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我們所說的并購,實際上是對我們經濟運行中的一些資源的重組、整合乃至優(yōu)化,我們都希望通過并購活動能夠提升這些資源配置的效率,使其能夠更好地發(fā)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如果說到不良資產的處置和并購的關系,我覺得首先應該肯定,不良資產本身也是一種資源,只不過是一種配置不當的資源。

  如果說不良資產在經濟活動、金融活動中是配置不當的,大家可能都不會有不同的意見。比如說我有一筆貸款,一千萬也好、一個億也好,貸給了A,后來他喪失了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不能歸還了,對銀行來說就形成了一筆不良貸款,企業(yè)本身就形成了不良的債務。我們想如果這筆貸款不是給A,而是給了別人,也許在這個客戶的經營活動和生產活動中,就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達到了他預先要申請這筆貸款的目的。因此,這筆不良資產的產生和當時的配置是不是恰當,顯然是有關系的。

  比如說一個項目爛尾了,通??梢跃褪切纬闪艘还P不良資產。當初如果投資決策不是這樣做的,而是選擇了另外的投資方向或另一種投資方式,也許結果就不是這樣。因此,我們說不良資產之所以形成,和它當時的配置不當是有關系的。今天會議的主題是并購,而并購活動在本質上就是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所以,不良資產的處置實際上也是一種并購。

  關鍵問題在于,該不該把不良資產仍然看作是一種資源?有些觀點認為:既然不良了,它還有什么價值呢?我們還能把它稱作為一種資源嗎?

  我認為不良資產是一種資源,它是有價值的,或者說是有投資價值的。只不過是它現在的市場價格或者價值已經小于它的賬面價值。一筆貸款一個億連本帶息可能一億二、一億三收不回來了,但是它如果能收回五千萬,收回一千萬,乃至收回三百萬,就說明這筆債權,原來這筆一億多的債權,現在它的價格、價值還有三百萬、二百萬。所以對一筆不良資產,不能輕易說它一文不值了。

  比如一個爛尾工程也是這樣,如果產業(yè)鏈上另外的企業(yè)、投資者,把它收購了,將它整合到整個產業(yè)鏈里面,以較低的投資實現了自己生產能力的提升,可能這工程就又發(fā)揮了它應有的價值。

  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概念,就是不良資產的處置與并購活動的關系這個話題。

  當前確實有一些企業(yè)面臨不少困難,因此為企業(yè)紓困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現在提到紓困,往往想的比較多的是資金的投入、資金的救助、資金成本的降低,我想這都是必要的紓困措施??梢哉f,面臨新冠疫情的沖擊,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少專家預測,今年也許在主要經濟體當中,只有中國還能保持正增長,其他的主要經濟體可能今年都會是負增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到底怎么統(tǒng)籌把握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黨中央、國務院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都提出了很明確、很具體的要求。金融機構、銀行也都在落實。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到信貸投放的規(guī)模、信貸投放的速度、信貸投放的方式,可以說許多都是超常規(guī)的,這是為了實現“六?!薄傲€(wěn)”的需要,必須采取的應急之策。

  習總書記不久前也提出,在采取這些短期政策的時候,也需要和中長期政策相銜接和把握。這就提示我們要思考一些問題,因為歷史的經驗多次提示我們,凡是超常規(guī)的、集中的信貸投放,它往往伴隨著日后不良資產的出現,伴隨著一些金融風險的積累和聚集。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監(jiān)管部門現在對金融機構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大家要大力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fā)展,要支持小微企業(yè),要積極地為企業(yè)紓困解難,努力保住市場主體;同時,要加大對不良資產處置的力度。我想這兩手抓的要求是對的,說明我們已經在為下一步即將可能出現的不良資產在做好政策上、工作上、思想上的準備。

  不良資產的處置有哪些方式?我想不良資產處置的方式應該是多元化的,具體采取什么方式歸根到底取決于是哪一種不良資產。對不同形態(tài)的不良資產,應該采取不同的處置方案。比如說不良的債權和不良的股權,它顯然需要采取不同的處置方式。

  以債權為例,貸款和債券可能又不一樣。貸款當中設定了抵押的、質押的、擔保的,和單純的信用貸款又不一樣。上市公司的股權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如何處置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到不良資產的處置,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來處理。

  我舉一個債轉股的例子。某家金融機構、某一個銀行,對于一個企業(yè)的貸款收不回來了,轉讓、減免、處理抵押物、追索擔保責任乃至核銷都是處置的方法。但是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能不能進行一種重組。怎么重組?就是把債權關系變成股權關系,由原來的債權人變成股東,九十年代不良資產重組中,當時處理14000億的不良資產,其中4000億采取的是債轉股辦法。這中間有很多的講究和方法。

  債轉股本身是一種債務重組,根本上來說債權人是放棄了按期收回自己的債權本息的權利,把固定的收益利息變成了不固定的、沒有一定保證的預期收益——股權分紅。因此,對債權人來說,實際上這是一種權利的讓渡。而對債務人來說,他本來是債務人,他的義務是什么?是按期償還這筆借款的本息,現在如果債權變成了股權投資,如果這個股權占它原有股權的比例達到一定程度的話,原有股東的“老板”身份就有可能喪失,原有的經營管理層有可能要放棄自己對這個企業(yè)的管理權。

  因此,債轉股無論是對于債權人來說,還是對于債務人來說,都是一種面臨原有債權不良以后,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是一種痛苦的選擇。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某一方覺得自己“占了便宜”,我們就有理由質疑這個債轉股的方案是不是真正符合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

  談到并購公會,我認為并購公會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聯系著眾多會員和企業(yè),可以說點多面廣。在面臨當前經濟運行中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很多的情況下,我建議我們的會員,首先要盡量避免自己產生不良資產,比如說把握好、控制好自己的杠桿率、資產負債率,把握好、控制好自身的投資行為等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當前的情況下,在下一步市場上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不良資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握住新的市場出現的機會,利用我們多年來投資并購活動的經驗,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積極參與各類資源的重整和結構的優(yōu)化,在不良資產的處置過程中發(fā)揮作用,一起來促進整個經濟金融的平穩(wěn)健康運行。謝謝大家。